中國社會科學網訊(記者 華夏 曾江)2019年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了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,提出“到2030年,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,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,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,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,健康產業繁榮發展,基本實現健康公平,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。到2050年,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先農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提出建議,在這個過程中,將民族乳業振興融入到健康中國戰略,使其發揮重大作用。
楊先農近年對奶業振興情況展開了調查研究和思考。我國奶業振興已進入快車道。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奶業振興,2018年6月,出臺了《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》,農業農村部召開了全國奶業振興工作推進會和現場會,會同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、市場監管總局等9部委出臺《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》,細化實化奶業振興的具體舉措。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意見精神,科學設定發展目標,推動奶源基地建設、乳品加工、市場流通等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的落實,強化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,發揮奶農和企業的主體作用,形成了振興奶業的良好氛圍。2019年頒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》第七十四條規定“實施經濟欠發達地區、重點人群營養干預計劃,開展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營養改善行動”。2019年5月23日,國家七部委發起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“提升行動”,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、農業農村部、衛生健康委、市場監管總局、商務部、海關總署發布《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》,提出了“更好地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,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%以上”的目標。
楊先農在調研中認為,近期有三方面需要注意。一是為實現上述目標,一些助力民族乳業振興的社會公益項目作出了積極努力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二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,有專家學者詳細分析了發展奶業對減少疫情風險、構建綠色農業體系和優化膳食蛋白結構的重要作用。三是有些不良商家,危害奶制品安全,搞亂國內奶粉市場,嚴重干擾民族乳業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。關于第二點,楊先農介紹說,中國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的專家提出“疫情中奶業的三點思考”,以奶業為主線,從食物消費方式、農業生產結構和食物消費結構三個方面分析,他們認為,人類存在,病毒就存在,疫情的風險就會存在,而發展奶業有助于減少疫情風險。相對分離的食物消費方式,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,也是有效避免大量消費者直接接觸活體動物,減少人類疫情風險的健康消費方式。在奶業的帶動下,食物生產與食物消費環境相對分離,發展奶業是建立相對分離食物消費方式的引導力量,有助于減少疫情風險。
針對這些問題,楊先農結合自己的調研提出三點建議。
首先,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,繼續組織開展牛奶公益行動,總結社會組織貫徹國務院七部委“提升行動”優質公益項目的有效經驗,推廣國內社會力量參與民族奶業振興的公益作法,繼續支持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、與健康中國戰略相融合,引導乳品企業積極參與,讓廣大農村地區更多的孩子喝上優質國產奶,維護好、鞏固好、發展好脫貧攻堅戰的成果。
其次,由農業農村部、國家衛健委牽頭,組織科研機構、國奶企業、專家學者、有關公益組織等,進一步研究國奶產品抵御疫情風險的權重、提升人體免疫力的作用、強壯全體國民身體素質的途徑等,加強對這方面研究成果的傳播。以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為指南,高質量構建飼料生產-奶牛養殖-奶類加工-奶品消費有機銜接的健康發展模式,把民族乳業振興作為健康中國建設戰略的長期工程、長效工程、長遠工程,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民族乳業的信心。
最后,市場監管部門采取“最嚴謹的標準、最嚴格的監管、最嚴厲的處罰、最嚴肅的問責”,清理規范母嬰用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供應渠道,確保國奶市場安全。針對絕大多數嬰幼兒父母沒有正確的喂養知識、更不具有辨別奶粉真假的現狀,婦幼保健機構應當承擔起健康教育的責任,統籌協調社會力量、志愿者等幫助寶媽們迅速提高正確喂養的知識能力以及辨別能力,從消費源頭上杜絕假冒偽劣奶制品。
作者簡介:華夏 曾江
信息來源:中國社會科學網